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服务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刚买的手机卡去年已在付费了?
本报记者 姚力 通讯员 唐佩强 沈毓敏

  手机几乎是人人皆有,可谁知道新买的手机卡号暗藏猫腻?湖州的一起消费纠纷提醒大家,有不法商户将手机吉祥卡号“以旧充新”出售,消费者购买新的手机卡号时要注意查看以维权。
  
  “我刚买的手机卡,可发现2个月前就已经在付电话费了。”近日,对此事百思不解的张女士,来到德清新市消保委分会,要求消保委帮助自己向商家讨个说法。
  原来,家住湖州新市镇的张女士,于今年2月15日在该镇某商店,以620元价格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并支付购卡入网费100元,共计720元。谁知过了10多天,张女士没打多少电话,发现手机话费仅剩余32元。同时,张女士在购买手机10多天后,还收到了系统发来的过户信息。
  张女士觉得事有蹊跷,便拨打了“10086”查询客户账单消费记录。结果让张女士大吃一惊,原来该卡号早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已两次被扣除电话费共计64.86元。而张女士本人在今年2月的实际消费为13.75元。
  “难道这个号码之前别人用过?手机不会也是旧的吧?”越想越不对劲的张女士便找到商家要求对此给个说法,并希望赔偿相关的费用。
  “你放心,手机和号码都是新的。”通过商家的解释,谜团终于揭开了。
  原来,经销商为了增加手机销售量及早争取到了一些消费者喜欢的吉祥卡号,以本人的名义先行充值购买,待出售手机时再过户给消费者。在“机候人”的这段时间里,扣款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该卡号每月必须缴纳“座机费”;二是待售期间各种项目功能费,如“月功能费、彩铃月功能费、金猪贺岁业务包月费”产生的费用。而商家将消费者购机时交纳的100元钱仅充卡50元,也没有向消费者说明。消费者买手机得到该卡号时,早被扣除了三分之二的话费,电话打得多的或者粗心的人,一般还不会发现。
  事情摊开后,商家只同意给消费者20元话费的补偿。但张女士对商家的处理结果不满意,认为商家有欺诈行为,便向当地消保委投诉。
  消保委工作人员通过验证张女士提供的“中国移动通信客户账单”及查询资料,证实消费者购买前该卡号确实已经被扣款两次,共计64.86元,手机过户日为2月28日。
  经调解,该商家承认自己“忽略”了告知消费者这一内情,商家与消费者最终达成补偿100元的和解协议。消保委工作人员认为,这起纠纷体现了商家不诚信的经商手段。
  
维权贴士:
  记者就这一情况咨询了联通和移动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表示,两公司均碰到过消费者的类似咨询和投诉。他们认为,出现新卡号变“少钱卡”的情况一般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卡号系统出错。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顾客购买之前,此卡号就已被激活,而相应的费用就会在激活后开始自动扣除。
  技术人员介绍,如果是卡号系统出错,两公司可以负责办理换(补)卡等手续。而对于后一种情况,消费者就要找不法商家维权了。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提供的新SM卡都是经过精心包装和密封的,如果要将新卡激活就必须破坏外包装。所以,出售前就被激活的卡号,它的外包装一定是被破坏过的,希望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外包装是否破损。按规定,外包装破损的SM卡是不得出售的。
  消保委有关人士也提醒消费者,顾客在购买手机新卡号时一定要谨慎,应当场监督商家现金充卡,并拨打营运商提供的免费查询电话,查询话费情况,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麻烦。